
![]() |
您當前的位置:首頁 >> 公益活動 >> |
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,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,如果孩子在家過分溺愛,送到再好的學校,教師也無能為力。近期,13歲孩子殺人事件,15歲孩子用板磚拍老師事件,給廣大家長沉重的一擊,給學校教育提出新的難題,給班主任工作敲響了警鐘。13歲“殺手”級別學生驚現,校園安全添變數,校長:老師請保重。
近年來,網絡上爆出的教育問題層出不窮,關注時事的家長肯定清楚,議論熱點主要集中在“教師體罰學生”、“校園暴力”、“家校矛盾”等方面,特別是教師體罰學生事件屢屢爆出,往往都是關于學校、教師負面消息,正能量較少,這樣就給學校教育、教師心理帶來巨大的壓力。
誠然,極個別老師的亂作為,一時激起千層浪,“一只老鼠害了一鍋粥”,引來了家長、媒體、社會等對教師這一群體的紛紛質疑,形成了不良的社會輿論,造成的后果就是:形成了一種“多數老師會體罰學生”或“孩子在學??赡苁艿讲还拇觥钡娜后w意識。這種意識助長了一些不明事理的人,導致在校教師對學生不敢管、不愿管,也管不了。
1.古人有言“子不教,父之過?!?/FONT>
當下家庭教育面臨著巨大的挑戰,主要體現在傳統教育的缺失,家庭對孩子的溺愛,父母忙于工作疏于溝通交流,且受網絡、手機不良信息的影響。孩子在學校的時間長,在家里的時間少,多數家長潛意識中形成教育孩子是學校的事的想法。殊不知,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品德養成、成人自立最好的“學?!?。
2.孩子說:“我爸媽都管不了我,你敢管我?”
家庭教育是孩子品格養成的第一所學校,家庭教育跟不上,學校對孩子的教育也很難開展,家庭教育既要溫和也要嚴厲,孩子做得不對的就得批評改正,如果一個家里沒有批評孩子的聲音,注定這樣家庭的家庭教育是失敗的。犯了小錯不批評,就會犯更大的錯,道德約束不了,那就只等法律約束。要知道,道德的底線就是法律。
3.“這樣下去,誰敢當老師?”
圣人說“易子而教”,古人提倡相互交換孩子進行教育,父子之間不易求全責備?,F在的學校教育何嘗不是易子而教的方式呢,這種教育首先是家長賦予學校教師信任,社會賦育學校的權力。如果失去了信任或教師失去教育孩子的權力,家校產生了隔閡,學校教育又怎能進行下去?教師如果不賦予懲戒學生的戒尺,那又如何教育問題學生?
13歲左右的孩子,正處于人生觀、價值觀的形成時期,作為家長一定要重視起來,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,多與自己的孩子溝通,多與班主任聯系,及時跟進學生的行為、心理的變化。孩子的教育首先是自己的事,同時也是學校的事。
來源:快資訊
文章來源于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!